TEMU 上线 170 天:拼多多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

人们习惯于一个公司成名后的样子,去推断它会以怎样的姿态进入新的世界。半年前,《晚点LatePost》发布拼多多即将出海的报道后,收到的条条读者评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砍一刀在美国行不通”和“另一个愿望”。

 

几天后,2022年9月1日,TEMU正式上线。它的开端估计是相当冒险的。这个产品的大部分功能都没有经过完善,甚至大部分参与者也没有经验:第一波去探路的主要是社区团购产品多多买菜的各省负责人,以及各自负责的。过去两年他们,在多多买菜做的是泥点子溅到裤腿的生鲜交易,没有完全接触过跨境电商、美国市场。

 

不仅仅是页面购物的简陋,电商依赖的物流也不好。一位居住在美国西部的用户和《晚点LatePost》分享,他在TEMU上线第一周时下单,页面订单上的包裹会有多次拆并,“订单到了距离我家一小时车程的仓库,但最后搬运我的双手却花了5天。”

 

上线5个多月后,TEMU的广告曲顶上了“超级碗”(Super Bowl)转播。长度30秒、循环放了两遍的MV,重复着“你可以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的广告语,强调衣柜里的一切都能以一个美元的价格买到。

 

在此宣布,经过5个多月的改革,TEMU已经做好准备让自己现阶段的产品、业务形态去接受更多注目的,它也需要更多的新用户——“超级碗”是美国全民狂欢职业大赛的年度冠军赛,将达到超过1亿美国人。

 

从应用到物流,上线初期的糟糕购物体验很多已经被修复。多位消费者向《晚点LatePost》表示,自己从TEMU买到的商品基本符合自己对这个价格的预期,“物流时效也是”。现阶段TEMU售卖全品类、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时尚类的商品会被放在显着的位置保证,消费者可以在15天内收到包裹、90天内免邮退货。

 

《超级碗》广告报道前,每天已经有上千万美国用户打开TEMU的手机应用——这个数字追上了在美国经营十多年的中国时尚跨境电商SHEIN。到今年2月,TEMU在加拿大上线,并准备进入更多新市场。

 

TEMU 上线 170 天:拼多多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

 

大公司做新业务,消费“买”用户不难。难的是,一个电商产品在用户增长的同时,客单价也快速提升。《晚点LatePost》曾在2022年11月报道过,TEMU的客单价为20美元-25美元。仅仅2个多月后,其客单价已经超过35美元。分析师们的测算模型普遍显示,TEMU的客单价超过50美元,平台则有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多位投资人告诉《晚点LatePost》,目前TEMU的单日成交额稳定在700万美元。1月份成交额约为2亿美元。2023年1月,正逢春节期间,按理说是海外电商的淡季,TEMU的销量没有下跌反而上涨,“春节期间一切红色的东西,近期、发财树挂件、剪纸窗花、中国结都卖得很好。”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解释。

 

没有人能够判断一个不到半年的新尝试会是什么结果,特别是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下。但TEMU上线这半年说明,拼多多依然能在探索新业务、新市场时保持灵活,灵活得就像一家创业公司。

 

放弃SHEIN的形,学SHEIN的神

 

TEMU上线前,许多市场预测认为拼多多有可能直接在美国市场再复刻一个SHEIN,或者以SHEIN纯自营的模式来做一个新的平台。

 

十几年,中国已经形成了上千个跨境电商诞生,试图把低价格直接卖到全球。SHEIN是其中的胜出者,主营品类服装的销售额一度逼近ZARA。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严格控制商品源头。为保证生产速度和质量,SHEIN将供货工厂接入了自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每一个环节。这样一些“沉重”的模式解决了其跨境电商的低质问题,让SHEIN成功进入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 目前SHEIN 1/4 的销售额来自美国。

 

SHEIN卖到美国的商品发货周期为8天-12天,物流模式为国内直发,全部走空运,海外仓库不发货只允许退货退货,产品会进入二次销售。去年三月,进入美国市场10年后,SHEIN才宣布在美国转运中心,让商品能更快配送给消费者。

 

分析师们认为TEMU再造SHEIN合理具备性。一位分析师向《晚点LatePost》解释,从前端看,拼多多主站以“货找人”的逻辑立身,精湛算法,与SHEIN在巨量新款中推“爆款”的逻辑类似;从前端看,国内有足够的供应商,这一点或许能结合起来。

 

拼多多做了认真考虑再造一个SHEIN,均匀调研了SHEIN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还挖了一部分SHEIN在广州番禺办公室的员工,同时把办公室迁到了当地。一位曾与TEMU接触过的业务称,TEMU前期储备的招商团队一度半数服务于时尚类目,甚至还学着SHEIN组建专门的团队攻克服装生产环节,给衣服打板——不过最终被取消。

 

TEMU 上线第一天,首页还有醒目的 SHEIN 的影子,商品里还有印着 SHEIN Logo 的连帽衫。 上线日语,TEMU 的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渠道最初也总是推服装类的商品。

 

但当时,TEMU内部已放弃复制SHEIN。有边境卖家告诉《晚点完全LatePost》,他看到后台的商品类架构觉得熟悉,“和亚马逊一模一样”。

 

据商界透露,TEMU作为平台同时观察其他美国本土品牌电商平台的变化,一般参考亚马逊、Etsy、Costco、沃尔玛等,然而,同样主打高端的老跨境电商希望不在其列,TEMU对SHEIN的关注度依然稀疏。

 

虽然没有在“形”上复制一个SHEIN,但TEMU深度学习了它的“神”。

 

SHEIN的成功仰赖于平台对商品的强把控,这也是最要紧的部分,当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在对消费用户习惯不那么明了的情况下,前期对商品的强把控能帮助平台最迅速、全面获取用户,快速调整平台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保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第一批商品是TEMU定向邀请的,平台拥有商品最终定价权。TEMU要求商品提前备货,以保证时效。货品入库后,商品链接将会在前期上线。如果一个商品链接对应的商品在仓内没货了,就会自动被下架。

 

TEMU商品对品质的把控也远不止主站,有些品类需要TEMU品鉴岗先看样品,有需寄样品到广州番禺的TEMU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再备货到转运仓。

 

“强把控”商品的同时,TEMU也避免承担过高的成本。最初商家寄送商品到国内指定仓库是TEMU包邮。去年双十二之后,这部分物流费用改为由平台和商家对半付。

 

去年11月,为了避免物流管理问题影响发货,TEMU推出JIT预售模式,卖家补充再提前备货到仓,而是根据实际产生的销售订单,在24小时内发货至Temu国内的官方仓即可。对TEMU来说,JIT则模式更省事,互联规模在短期内也用急着扩大。有需要更精准的控制生产和货源同步,如果仓库不及时,仓库里货光了,商品就会被TEMU下架;生产太多,商家得自己承担充电费用。 

 

TEMU对商家的“强把控”也包括对定价权的强势。1月27日,中国春节期间的年初六凌晨,平台提前告知,商家同意自动发票部分商品的供货价格,24小时内商家未登录处理后台则被视为自动同意,这引起了很多商家的不满。还有一些商家表示,当他不同意降价后,自己的商品被下架。

 

有商家分析平台为何要压供货价,是因为有的品类一开始缺货,平台就拼命拉卖家上货,“供货价高也能过审,导致溢价严重”。但像这次临时、未提前告知的平台端调价还是第一回。

 

如此看来,SHEIN递给TEMU面对最宝贵的经验或许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第一步怎么走才比较稳妥。

 

传统手艺仍在,但调整间隙

 

拼多多曾是“创新者”,针对传统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而言,它调整市场现有基础设施更引人注目地卖更“高端”的商品,用“砍一刀”和游戏式的产品设计吸引新用户。

 

这次来到北美市场,TEMU还是借鉴了传统手艺“社交裂变”和“边玩边购物”,但美国的“砍一刀”业已经成熟的国内市场谎言。

 

一开始是一个用户邀请5个新用户下单,自己成功可获得20美元奖励,去年11月底变成邀请7个人得20美元;对于美国华人来说,如果邀请5个美国当地新用户下单,就送150元人民币——微信直接打款。现金的诱惑很容易产生效果,在Instagram和TikTok有关TEMU的内容评论区中,会看到很多用户交换各个邀请码来领现金的信息。Facebook还有相关的小组。

 

的,TEMU在Facebook、Google、TikTok等渠道来拉拢新用户。长期跟踪跨境电商的分析师称,目前行业里在美国的拉新获客成本是每人30美元 – 35美元,TEMU建议一个新用户下载应用一位要花5美元,最终完成下单要花20美元 – 25美元。

 

一点进TEMU的官网,就会出现中国消费者在拼多多习以为常的大转盘,大转盘每部分都指向大众折扣券和满减。 一方面,TEMU的次日复购较其他平台都更高,但其更长期的复购还有待观察。

 

拼多多年初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是“省钱”,TEMU仍在使劲挖掘最便宜的货品源头。《晚点LatePost》曾报道过,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不知通过其他渠道在美国销售的边境贸易商急需新渠道清库存,一些大贸易商已开始通过TEMU销售,有时甚至能给出低于拼多多在国内的价格。

 

TEMU的招商经理会告知商家的商品供货价要低于阿里公布的批发平台1688的标价,消费者看到的商品价格也不能按照亚马逊上的售价。“铺货量”是TEMU招商经理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拼多多主有站的商家也可以在TEMU“一键开店”。

 

商家加入TEMU之后仍然得不断压低价格,否则就会被淘汰。《晚点LatePost》明白,首先供应商上架商品后,TEMU依然会在各种渠道寻找相同产品的供应商,如果找到价格相似的,就会替换供应商。

 

大范围寻求降价商品,这让TEMU平台上充斥着“白色商品”,不过由于TEMU有品控、团队质检,并没有出现主站数十个明显的“假货问题”。目前其还向大量品牌方发起入驻邀请,成立了“品牌KA计划”,在“已入驻品牌墙”上可以看到联想、华为、小米、小佩宠物等品牌。

 

许多品牌仍在观望,一位消费公司总裁表示,“品牌意在其定价权,但TEMU会破坏这一特权。”

 

目标、方法自由、执行极端

 

《晚点 LatePost》了解,拼多多今年给 TEMU 制定了相当激进的用户增长目标。目前,TEMU 已经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早期内测。

 

在北美市场,TEMU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面对验证增长是否可以;还需要“跨境购物”形式的这种上限,以及这种形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各家互联网公司对TEMU的尝试已经从密切关注转为直接学习。

 

TikTok在中东2月起内测的架子电商背后的模式几乎和TEMU一样;阿里推出的速通同样做类自营模式的“全托管”业务,TEMU推出后,“阿里内部对这一模式更加坚定,今年将加大招商,仅2月的招商就要开100场。”上游行业从业者表示。

 

TEMU 的业务模式没有根本差异,它的进展可能更多,因为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且执行效率更高。

 

过去5个多月,TEMU核心指标已经经历了三次调整,从追求用户量、到提升客单价、再转变到提高转化率。

 

所有电商平台基本上都会追求用户量,Shopee等跨境电商老手进入新市场通常是首单免邮,拉新很容易,但物流成本很高。TEMU一开始也是各种促销拉来关心多用户,但很快就调整为提升客单价。

 

TEMU团队目标转为“提升客单价”后,研究它的互联网公司发现其在购物拦截页上花了心思——不断通知消费者,再购买多少钱的商品能够达到更加严格的满减来优惠。“每个消费者的结账还不同,拿不同的用户扮演小白鼠,这很拼多多。”TEMU每件商品平均价格不到5美元,但用户一次性购买的商品数量正在提升,带动了客单价上涨。

 

在这个阶段,TEMU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笔的总价格上,很难兼顾成交额的增长。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发现TEMU的成交额近日已经比较平稳,“提升转化率”可能是TEMU近期的新功课。

 

上线不到半年,拼多多的TEMU就数次切换目标,完全不像一家有10000多人的公司。

 

《晚点LatePost》曾在解读拼多多管理体系一文中阐释过,这家公司的所有目标都是由两个“超级大脑”来决定的。其余的人,构成中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也只是充分限制执行,尽全力完成目标。而他们在执行目标时,不被大公司常见的条条框框所左右,也不必担心新的办法失败。

 

TEMU被拼多多内部视为创业,其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在早期也曾被这样定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灵活项目——敢于尝试新方法,试错后快速调整,秉持着“目标明确、方法自由”的特点。

 

在大公司,具体负责业务的人一般不敢尝试太超过公司经验的路径,因为错了通常会被质疑,而如果他沿着公司过去的成功路径,甚至不成功也有充分的理由。更常见的情况是,大公司资源充沛,足以让新业务沿着错误的目标高歌猛进,并持续几年维持成功的假象——长到这个的管理者可以升职加薪,转岗走人。腾讯的微视、阿里的淘特都是不远的项目。

 

灵活的另一方面,是拼多多员工的非正常工作状态。TEMU启动之初,几乎所有参与的员工都加班到凌晨——每天如此,连中秋和国庆假期都休息。等到国内主站陆续调过来更多的工作组和员工,情况才稍有缓解,员工大部分还是国内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时长。

 

拼多多的每次创业都是如此。多多买菜启动时,到底负责电商各业务的领到任务,几天后便奔赴全国各地常驻,开始无止尽的加班。其结果很快,从而拼多多上海总部附近的房屋给这些员工急着转租的房屋起名“买菜房”。

 

这一次,类似的灵活和便捷执行力推动了跨境业务的转移。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