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日本拍短剧

我去日本拍短剧

 

导读

壹||从嘉书科技一点点开启出海日本的征程。  
贰||在日本,拍短剧的平均费用为70万元,相当于中国的30万元,低于北美市场的140万元。拍短剧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占主要部分。  
第三||  其中,据王小书了解,还没有短剧公司能在海外挣到钱,都还投入在创业期,“出海也是一场赌博”。


2024年前,上海嘉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嘉书科技”)创始人王小书一年会去日本两次,主要目的是旅游、休闲。2024年后,他计划每个月目的都去日本一趟,旅行变成了开会、见合作方。

嘉书科技是中国一家短剧公司,于2020年推出“冰甜短剧”,是“国内首批做微短剧生意的人”。

改变的原因,是他在日本东京开了一家短剧公司。这家公司规模不大,目前日本有10多人,包括编剧、导演、摄影等全职员工,还有一批外部合作机构、制作公司。现在,日本公司每个月能制作5部原汁原味的原创短剧。

在日本开短剧公司,是王小书多方考量后的选择。在国内,他赶上了短剧的风口,见证了行业收入在2年从一天几万元到数千万元的变化。他的短剧《冰甜短剧》成为国内头部短剧公司。但时至2024年,出海已经成为短剧公司且必须的选择,国内太卷了,“不出海就是等死”。

前几天,王小书见到了一批做短剧的朋友,他们来自中国的五湖泰国四海,走向正世界的各个手势。有人在北美厮杀,有人在取得了成绩,有人正在中东起步,还有人已经在非洲和拉美运营。这是一个短剧大航海时代,向海外的不是某个公司,而是整体战斗机。

其中,日本是一个入门者很少的国家。日本市场封闭度高,用户比较挑剔,也有日本自成一体的审美和规则,外来者想要进入并不容易。嘉书科技是在做短剧的先行者。而王小书做网络文学和游戏时,已经在日本积累了资源,这次开短剧公司,是之前的后续。

目前嘉书科技在日本东京的公司只有10多人,其在上海还有100多人的团队。

嘉书科技来到日本之前,日本市场少有竖屏原创短剧,现在,日本已经有一批用户日本为嘉书科技的海外短剧平台TopShort充值。 2月,TopShort在日本iOS(苹果应用商店)周榜排名超过奈飞。 对于市场来说,王小书的态度是:一定要拿下。

从零开始

当前中国短剧企业出海目的地主要是北美、东南亚,其次是南美和欧洲。比如,中文在线的日本短剧产品ReelShort、点众科技的海外短剧产品DramaBox都主要面向北美市场。王小书的“船”选择驶向。

去年9月,王小书派了两名员工前往日本开拓市场。在此之前,嘉书科技尝试过把成功的中国短翻译成日语后投放日本剧市场,但效果并不好。王小书吸取了教训:短剧出海一定要做本土化。本土就是用当地的导演、演员、编剧,制作符合当地人喜好和认知的内容。

于是,从组建公司开始,嘉书科技一点点开启了出海的征程。

王小书派去日本的员工,有过与日本公司合作的经历,认识日本导演和配音演员,对日本文化也非常熟悉。

刚到日本时,嘉书科技计划大干正在进行,把国内短剧经验迅速复制过去,在日本建立一条短剧工业化生产链。但不知不觉到了,落地之后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找房子、开公司、做装修。

由于在日本没有名气,他们看中的日本导演和日本编剧,并不愿意立刻合作。无奈之下,王小书只好发招聘海选。这一步也有困难。在国内招人时,招聘网站很发信息,但在日本,如果某家公司没有线下办公室,没有填补银行账户,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缺乏资格发送招聘信息。

日本的短剧市场参与者寥寥无几。本土独立应用BUMP主做横屏短剧,内容也更贴近时长吸引的电视剧;本土短剧账号gokko5club等则以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内容也更倾向于品牌商业化定制。嘉书科技之外的外来参与者还有中国剧平台九州文化的短剧,主要是将国内短剧翻译投放。

竖屏剧市场空白,在日本起步期的合时间也超出了王小书短的预期。日本的导演习惯分镜拍摄,每一集都要出具体的分镜图。中国的导演习惯快节奏,拿过剧本就立刻拍。日本的演员需要通过专业调整机构合作,经常要等演员档期。在中国,公司可以直接与个人合作,有大量演员提供选择。日本商业合作伙伴们对这种内容形式提出质疑。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解释: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并且在中国得到验证的业务。

目前,嘉书科技可以保持每月5部短剧的产量,获得稳定的制作合作方和编剧。王小书预计,第二季度可以实现每月拍10部的稳定产量。

 

走上正轨

2月,TopShort首次冲入iOS应用排行榜100名内,2月底,TopShort在日本娱乐应用iOS下载榜中的排名超越流媒体派对奈飞和日本当地视频应用U-NEXT。

与在北美下载榜排名第一、收入过万元的短剧出海产品相比,TopShort收入并不算高,目前单月收入不到千万元。不过王小书认为,这门生意在日本仍然是独立的,他也已经验证了用户短剧的付费意愿。

去年12月,TopShort上线了第一部日本短剧,买单的人并不多。今年2月,用户突然对短剧产生了兴趣,当月充值560万元。王小川称,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募集量增加了。嘉书科技在2月上线了5部短剧,之前每月只有一两部。

在日本,用户有购买会员追剧的习惯,并且他们爱买季度会员。之前短剧平台每个月只有两部,他们担心买了会员后平台跑路,不敢下单。在平台能持续供应内容后,用户就敢付费了。“用户愿意购买,觉得这个市场对我们有戏。”作为早期的市场反馈,王小书告诉记者。

王小书经历过短剧收入从一天几万元快速到几千万元的阶段。短视频首先在中国崛起,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内容形式,王小书称,无论是北美还是日韩、中国的增长,“很多人性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在用户和题材上,与中国短剧定位低线城市、相对高龄的主流用户不同,日本短剧用户年龄集中在20岁至40岁,大部分是年轻女性。目前嘉书科技跑通的题材,是日本女性喜欢的财阀、霸总、出轨题材。

在日本,拍短剧的平均费用为70万元,而中国的30万元,低于北美市场的140万元。拍短剧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占主要部分。由于日本的差旅、餐饮、场地租赁、道具都比国内贵,因此日本短剧一起步就没有经历过国内几万元的阶段。

日本短剧由日本团队原创,每部制作时长在3个月左右。其中,编剧用一个月左右的原创剧本,再经历十几天拍摄,1个月左右完成升级制作才能上线TopShort制作。流程和时间与国内短剧的制作差不多。

王小书称,公司基本构架搭建完成后,在日本拍短剧和国内差异并不大。一般招来新人或新的合作方后,都会进行培训,把中国短剧的流程系统反复讲一遍,然后让他们用日本的内核思维进行创作。合作了几部剧后,嘉书科技与日本合作方合基本完成。之前比较“高冷”,不相信短剧模式的编剧和制作方,已经会主动询问要不要继续合作了。

目前,限制TopShort发展的仍是产能。王小书并不满意一个月5部短剧的生产力,他的预期是1个月10部。2月开始,他在日本推出了“繁星计划”,面向全日本继续招聘员工以及合作方。

“短剧的本质是局部模拟的内容,它就像一种消费品,与中长剧用户不一样。看得见的快,消费得也快。如果整体数量上不去,就没有优势了。”王小书说,这个逻辑也适用于全球。

 

一场赌博 

进入日本市场,是王小书调研全球市场后的选择。他并不确定在日本做短剧能否成功。他唯一确定的是,一定要出海,因为国内太“卷”了。

今年刚过完国内横店短剧群演的片酬从一天120元涨到一天180元。去年之前,一天1000元—2000元的片酬是可以请到短剧的,但现在,短剧主演的片酬是1万元。

国内剧成本上涨的速度超出了王小书的想象。更可怕的是,成本上涨的速度相当于收入上涨的速度。

记者从头部的全部短剧制作公司了解到,去年9月—10月是短剧收入增长高峰期,此后至今,入场者快速增长,虽然短剧总收入在增长,但平均到单个公司上,收入微增,不再有之前猛烈增长的势头。

每年国内能生产1万部剧。 乍一看,2023年中国电影数量971部,电视剧数量538部。“当某个行业以万为数量规模生产内容时,竞争就非常恐怖了。”王小书。

国内必须出的另一个原因是收益分配问题。短剧收入主要来自小节目付费,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跳转到小节目,短剧公司需要他们去短视频平台购买流量,开支占总支出的80%以上。对比电影,电影制作公司一般能获得30%以上的收入,但短剧公司一般只能获得总收入的10%左右。

在海外,短剧公司都上线了各自的APP(应用程序),不再是抖音动画小节目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起码我投流的费用是一次性的,不用每天都去付投流费。我买来的用户会在我的APP里留下来,之后可以做长期运营。”王小书说。

但出海也不是万能的法宝。虽然中国短剧公司已经走到了世界各地,吸引了数亿用户,但据王小书了解,短剧公司能否在海外赚到钱,都还投入到了参与期,“出海也是一场赌博”。

王小书的日本短剧公司也同样开始启动期。但他称,这将是一个长期市场。他预计,未来2年至3年,日本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以上。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