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一级市场错过了拼多多的徐新,开始反思自己“不太懂低线人民是怎么生活的”。
于是,住在浦东御翠园(均价超过21万/平)的徐新,跑选择去安徽省蚌埠固镇张家村的四户人家里,同吃同住了八天。
在乡下,徐新一度困惑为何老乡有洗澡,却还需要常备这么多脸盆——后来她才发现这是为了收集洗脸水冲厕所。
而且由于老乡家的热水都靠太阳,徐新早上也不得不用冷水洗头。参加完成《变形记》的徐新,此时黎明然恍悟:
“中国有十四亿人,其中十亿人是没有钱消费升级的[1]。”
整个2023年间,过去被认为是“消费女王”的徐新,在新消费中产生偃旗息鼓,反而在二级市场追高押注了拼多多,按高点算赚了超过1.7亿美元,属实是赚麻了。
而徐新动作的一升一降,几乎就是消费风口迅速变幻的最佳脚脚。
曾几何时,新消费品牌们扛着“消费升级”的大旗所向披靡:爆品频出,投资回报率奇高,品牌弯着腰满地捡钱,似乎分分钟就让老消费品牌们干趴下。
但很快,这些靠“大牌平替”概念迅速风靡的新消费品牌,迎来了新的浪潮平替的快速追尾。
主播卖力吆喝的对象,从新品牌变成大量白牌厂货;电商平台们也不再为新品牌们镀金,而是转头为厂货敞开了大门;囊中羞涩的消费者们挽尊“不是xx买不起,而是更多更多高层”,纷纷投向厂货平替的怀抱。
新消费们猜中了码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它在今天的落寞中,既没有引起外资“入侵”,也没有殒于同行倾轧,而是消失在了1688平替他们的汪洋大海。
目录
尽管如今被诟病为“美妆刺客”,但诸如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在最初却是“大牌平替”之姿起家的。
早期的花西子对标植村秀的“平替”做营销,完美日记也将自己定位为“大牌平替”:完美日记唇釉“804蜜糖柑橘”,就和YSL的202颜色很像,但价格不到其20%;对于习惯了买真大牌的小红书的用户来说,这种定位堪称感人。
就连新消费创业的初代网红爷,也是第一次拿到了完美日记口红颇为震撼:“又潮还特么便宜,东西还真是相当……(新消费平替)对传统品牌的碾压,隆重开始[2]。”
新消费品牌在国内历史上迅速攀登,大量受益于供应链的发达——这些新品牌在确定了名称、包装和KOL矩阵后才能迅速崛起。
拿新消费创业最热闹的美妆行业来说,国内一众知名代工厂如科丝美诗、诺斯贝尔们,都曾被雅诗兰黛、CHANEL和Dior调教多年,能够以密集生产,来降低新品牌们的“试错渠道”。
例如科丝美诗在2020年8月推出“批量生产体系”,支持500个起订,交货期压缩周期至30-45天[3]。这种灵活的供应链彻底改写了美妆行业的游戏规则,完美日记上线三年,SKU迅速膨胀至1500个,平均每个月推出40多个sku,俨然美妆界的Shein 。
新消费起盘搭上了供应链的便车,而到了销售阶段,相比起传统品牌长时间重新投入打造出来的大众分销渠道,新消费品牌们此时又找到了一条简单轻松的流量捷径。
花西子和完美日记们,先是赶上了小红书和知乎们的流量洼地,“不惜发行例价两三倍来进行投放,铺天盖地都是他们的广告[5]”。
而回报同样惊人的是:2017年完美日记重仓小红书,投资回报率达到了5以上[4],三年后就拿下基础彩妆名声。
2016年11月,当李佳琦离开南昌天虹商场美宝莲的小专柜,开启自己的直播生涯时,消费新国货与老牌美妆品牌的命运,也瞬间凸显分野。
初创的美宝莲花十余年在中国的130多个城市拓展了5000多个销售网点,才成为中国消费者最耳熟能详的大品牌,而在电商直播的滔天流量下,美宝莲第一次涉足了前功尽弃的滋味:
2019年,花西子凭借李佳琦直播间异军突起,一路杀入当年双11的TOP10。此时的美宝莲却陷入渠道转型,错失线上红利的美宝莲不得不大关店、收缩,在两年后从昔日彩妆霸主滑翔前五席。
抢在老消费品牌们还没摸透新的渠道和流量玩法之前,嗅觉更加敏锐的新消费们悄然实现了后来的居上。往间走去,一个仿佛“钱哗啦啦地响,GMV不断膨胀”的世界就在眼前。
但这些稚嫩的新品牌们却没想到的是,一开始以为他们自己抓住了像流沙一样的红利,也造就了他们最终将被倾覆的命运。
仅2023年,抖音美妆品类就支撑了140多个亿元品牌,其中一半都是新面。年初,跑赢了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一线品牌的国货之光还是“海洁娅”;到了双11,抖音彩妆的头交椅,也然悄然换成了一个名为“VC”的新品牌。
在大量品牌的昙花一现间,2023年下半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护肤品牌娇润泉异军突起,它只推出了四款产品,价格在50~100之间,主打一个抖音,并全部登顶了音解读了榜单首。
完成更神奇的是,就在数月,娇润泉刚刚在品牌注册之前。这样的奇迹,只因娇润泉是抖音顶流疯狂小杨哥的首发品牌。
在一段直播片段中,小杨哥先以身试法宣称娇润泉治好了小杨弟的粉刺,随后又以极度的夸张风格为娇润泉的质量为—— “我骗你我是个嘚”。
这样接地气、高密度信息制作的视频片段,挂上小黄车链接,再通过抖音上数千个小杨哥分身的快速分发,娇润泉的月销在去年8月就已经高达1.5亿元。
更早前小杨哥就孵化了贴牌品牌“小杨臻选”,半年时间自销量就突破1000万单;辛巴的营品牌已超过20个,涉及美妆护肤、日化、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超10个品牌直播间累计销售破亿。
就连靠着大牌3C数码起家的罗永浩,也盯上了工厂货。去年12月,“交个朋友厂开卖”正式开播,直接兜售产业带商品,连品牌名都省了,腰部下如“100%纯羊毛针织衫”等款式名称[6]。
主播们纷纷转向厂货白牌的背后,是新消费品牌们溃如山倒,再无廉价流量的羊毛可薅。
在一篇广为流传的控诉里,茶饮品牌Chabiubiu的创始人,讲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Chabiubiu的ROI曾一度到9,月销迅速窜至百万级别。但流量红利很快就不再了,一场直播花了近50万买量,销售额才达到了百万,ROI惨不忍睹。
对于Chabiubiu而言,投流换增长几乎很快就能饮鸩止渴,但不投流更意味着销量的快速归零,“月销百万一路掉到月销5~10万”[7]。
新消费流量两难境地背后,在过去数年间,走出的成本导致先升后降的U型椭圆形:
1.在早期,大众消费需求旺盛,而品牌的丰富性严重不足,于是品牌怎么投都赚钱。反映在曲线上,营销成本在前期迅速下降。
2.但在高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缓解,用户需求的疲软再次加剧,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不断被引导——成本营销随之不断提升。
在新消费品牌投放流能够换来成长的青少年,电商平台自然也收益颇丰,此时的“消费升级”是平台和品牌们的共同信仰。2020年,有超过5万新品牌首次参与天猫四十一,357个新品牌开局就拿下底层细分类目的第一名[8]。
但很快,随着奈雪的茶、完美日记等昔日标杆在二级市场“现形”、美元基金大撤退,新消费投融资偃旗息鼓,弹尽粮绝的新消费品牌们又玩不起这个游戏了。
没有投流,便换不来GMV的增长似乎,品牌从神坛跌落只是一夜之间。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关停的彩妆品牌达到18个,都是短片于2017~2020年间、崛起于线上的锐新平价品牌[9]。
新消费品牌退场,厂货、白牌取而代之。
坐拥海量白牌的拼多多,靠着极限低价急速破圈,一路从2016年的5亿狂飙到2022年的超过1300亿,市场贡献也涨至2022年的超过15%。
如梦方醒的猫狗们,不得不加入防疫内卷:京东采销也开始挤占供应链流量,阿里则不断拔擢厂货平台1688的战略地位;2023年第三季度,入驻天猫的新品牌里有42%都是产业带工厂的自有品牌[10]。
在这样系统性的下沉中,1688和拼多多们最终提供了大量功能相同却更便宜的产品——新消费曾以大牌平替身份登上舞台,不仅没能等来消费升级的春天,还倏然发现平替之后还有平替。
在与工厂货平替代的近身搏杀间,新消费品牌们才发现无数无路可退。
1688上0.39元的面巾、0.7元的牙膏、海量山姆同款零食外加对折的服装大牌平替……直呼真香的年轻人,在2023年迅速将1688年推上了下载榜榜首。
1688过去只做B端业务,今天靠着厂货欢呼了C端流量澎湃涌入。按照他们内部的说法,其第一大客群是一二线城市25~35岁的年轻人,“和小红书非常相似”[11]。
仅在两年前,那些被认为“和小红书妆”的消费还是这样的——购物车里塞满了智利车厘子和马来西亚的猫山王;圈内朋友里充斥着巴厘岛和仙本那;梳妆台上堆满了大牌美妆和新奇国货,光是“冬季柔雾感妆容”就能出20种不同的教程。
这是一个新的中产阶级热衷讨论消费的黄金时代,顶着“大牌平替”名头的新消费在大量种草拔草间迅速出圈,它所暗含的子台词是:
平替,不过是消费升级前的暂时替代。今天是完美日记,明天可能是YSL。
然而,与此同时,消费者们集体转向便宜用的平替哲学,渠道主播及电商平台们竞相下沉,“平替”根本地从消费升级的前奏,转换成了浩荡荡的主浩旋律。
“大牌平替”美妆们集体失宠,79的西子被骂,9.9还包邮的花洛莉亚被买成类目第一[12];买黄金挑最便宜的,到底只做黄金批发生意的深圳水贝市场,黄金连卖带加工每克只赚3毛[13],硬生生被当地人捧成了网红商圈。
几十件的军大衣添了羽绒服的替代品,被大学生们以宿舍为单位组团购买;“始祖鸟平替”——数百元的骆驼冲锋衣,再加上全平台爆单,小镇青年人手一件。
甚至连平价的优衣库都有了平替,爆款“饺子包”在拼多多上售价17.9元,单店就爆卖了30万件[14]。
文化消费概莫能外。传统影视剧有了平替:短剧迅速爆发,观众图的就是多快好省地直击爽点;就连旅游也有平替:全员特种兵在淄博吹完烧烤之后,哈尔滨成了新风口——“不是北欧去,而是尔滨现代化更多”。
华山山上全员骆驼冲锋衣
当“平替”逐渐蚕食更多的市场份额时,商业世界里的新旧势力也悄然更迭。
良品铺子董事长发声“先活下去再说”,忍痛降价了45%——零食很忙则已经凭借上千款白牌零食,四个月就又开辟了1000家门店;在茶隔壁饮界,奈雪、喜茶主动降价,瑞幸、雪王则悄然无声息完成了城市的合围。
去年双11,美妆个护全网首发,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大牌美妆全线大跌,但作为国货平替的珀莱雅则逆势增长43%[15],在2023年登顶第一。
事实证明,“赶超英超美”固然需要自己的努力,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沉沦来实现。
不和上海广州比美妆代工,厦门反手打造了全员白牌化的美妆产业集群,占据全国知名美妆产业带。
在这里,3000做一个商标,成本控制在10%以内,再将流量费用拉到极限,只要跑出销量就能赚钱。 “今天这个牌子被封了,明天立马贴另一个商标,一天都用耽误误”[16]。
为“平代时代”而欢呼的不仅是中国消费者,还有大量饱受饥饿之苦的海外中产。
靠着3美元的空气炸锅,不到2美元10双的袜子,拼多多海外电商Temu通过绝对低价,从亚马逊手中抢走了大量中产——Temu一年在美国访问量翻了10倍,月活用户数超过7000万;按照分析公司Comscore估计,这些访问量多来自亚马逊。
压力之下,亚马逊将招商重心转向产业带中的供应链厂家。2023年9月,亚马逊宣称,将在未来三年内覆盖中国上百个产业带,支持万家产业带厂商,尝试重走特木靠白牌翻身的老路。
猜对了繁花似锦的开头,却猜不到这潦草的结尾。平替年代里的新人们消费,就这样消逝地寂静无声息。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