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在游戏行业的各种都市传说里,去新加坡打工也算一个热门话题。但从业者、老板个人层面的移民或调度,新加坡海外办公室的扎堆出现,或许更称得上是行业近年的一个现象级热潮。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至少在那些你叫得上的国内头部公司里,这类动作比比皆是:比如在海外品牌方面,腾讯的Level Infinite总部、米哈游的HoyoVerse分部、莉莉丝的Farlight Games总部都设立在新加坡;其他诸如网易、穆瞳、IGG、心动、游族之类的公司也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办事处,其中这些公司都是早有布局的。

  

游戏公司都涌向了新加坡?也许你看过一些分析,比如这里政治环境稳定、对企业友好,且适合发展全球化,为什么这些都是随便一搜就各自手可得的答案。但单纯看这些,或许很难真正让我们理解新加坡对游戏行业的意义。而真正的答案,可能只有坐飞机到新加坡后,在当地才能见到。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人工瀑布前一阵子,葡萄君就在新加坡考察了腾讯、穆瞳、心动三家公司的海外工作室,他们都是各自领域中非常典型的案例。虽然因为时间有限没能跑几家公司,但在和当地的几位朋友聊了聊之后,我对游戏公司涌向新加坡这件事,还是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理解。
      

  

01新加坡,世界的“观景台”

  

其实游戏公司跑到海外,无非就是为了出海、做全球化。而出海如果是这个大题,它的题眼一定就是市场洞察和本土化。但是关于这道题的考纲,可能用十本书都写不完。

   

也许每个出海团队,对此都深有接触。比如心动海外工作室负责人林志伟告诉我,他们的办公室最早成立于三年前,发行的款产品是《RO:仙境传说》,其中就涉及到明显的本地化细节。比如在某些忌讳轮廓的地区,在游戏中一定要避免使用骷髅元素。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因为沟通线上需求拥挤,
办公室有明显的电话间
  

在市场方面,用户的习惯也往往难以捉摸。比如外国玩家通常喜欢“打架”玩法,泰国玩家则偏爱个人向的叙述内容;这下面还可以继续解读——打架具体是指向PVP,还是组队PVE?如果不懂特定地区玩家的偏好,就很可能在当地发不好产品。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没那么难搞清楚,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林志伟觉得,网上的数据不一定完善、准确,二来你往往也很难判断它是否准确。即使你能获取一些官方的准确数据,那也不代表能转化为认知——比如我们看到《原神》在海外哪些地区最火,但大概每个地方它的原因都各有不同。接下来如果另款开放世界只靠这些数据来决策,那就很可能翻车了。

  

一定编程,可以说真正的本土化只有在当地才能做好,这就决定了新加坡作为世界港口,在游戏出海方面的地位,因为这里是东南亚地区的腹地,离地方都近。

  

因此,以这里为基地,各个地区找到土生土长、最了解当地情况的人来操盘,是游戏公司出海非常合理的去解法之一。而且在当地招募相关人才,也比其他国家更加省心,因为这里的小学除了英语之外,还可以选修一门语言——汉语是其中的热门语种,但也选择有人马来语、印度语等学习。其次,在当地更容易找到操盘不同地区的多语种人才。

  

穆瞳的海外工作室说,新加坡对他们的意义同样不小。他们的市场负责人迪伦告诉我,穆瞳的办公室其实是三四年前建立的,不过他们的人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跑到海外各地寻找各地、组建团队,在会谈、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地从头开始做《MLBB》的电竞。最初,团队只有两个人,每月至少一半时间还在各地跑。后来核心团队扩展到十几个人,他们才在新加坡设立了工作室。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聊到这些时候我已经忍不住想,既然如此,这些事情的候补不是更轻松吗?但对于亲临当地这件事,他们还是很坚定。迪伦提到,穆瞳花准备让同事飞到异地去感受当地的情况,比如一个月,他们有100多人飞到海外去体验赛事,即使很多人的工作都和电竞关系不大。迪伦觉得,新加坡总部就像一个“观景台”,无论什么地方的人来到这里,他的眼界都变得更大、更开放。

  

比喻这十分贴切,因为新加坡最特殊就一点,它这种文化交融、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天然适合作为游戏公司出海的枢纽。这里有70%以上的人是华人,其余人员则由马来西亚、印度、欧亚等不同族裔组成,可以说在一个弹丸之地聚集了十几种不同的文化,但他们又相当丝滑地交汇在一起,没有什么违和感,还发展出了许多特别的产品。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比如说当地的英语被称为“新加坡英语”,其中堡了普通话、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的重叠和习惯,听上去别具一格。葡萄君听了几天,很明显的感觉到它带有一种慵懒的气息,说话者常常在句尾加一个“啦~”,许多语句往往也比较简略地问——“可以​​不可以?”,用新加坡语说就是一句短促的“可以还是不可以”。

 

02新加坡,游戏全球​​化的舞台

  

这样一个地方,扩大会就是连接团队的枢纽。葡萄君觉得,在未来,它必然会成为国产游戏公司及其海外产品全球化的大舞台。

  

这种苗头,可能在腾讯这种体量的公司身上体现得明显。Level Infinite的全球公关负责人Adam Najberg告诉我,他们的新加坡总部不仅有海外发行业务的同事,还有天美、各自光子基3A产品的部分研发团队。而作为发行部门,他们的工作还与其他公司有些许不同。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方面,他们也做了一些常规的本土化工作,比如翻译文本、做推广和营销活动。我们熟悉的游戏,背后都有他们参与,此外还包括一些IP联动营销的全球合作。

  

另一方面,他们也向海外腾讯投资的子公司管道一些特有的经验。其中不包括Riot、Supercell这样自成气候的大公司,大多是像Fatshark(《战锤》系列淀粉)这样的中小公司。他们往往做惯了马晓轶曾告诉葡萄君,他们正在打造「全球技术共享菜单」,提供在商业化、服务器、反外挂、运营、研发管理、公司管理方面的工具集,这些经验大概就曾为类似的公司所用。

  

Naj还提到了一个更大的案例——英国游戏发行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独立游戏工作室Sumo Group,曾在2021年被腾讯以9.19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82亿元)全资收购。此后Sumo Group想要向研发转型,但苦于研发速度不够快,于是腾讯就派了十来位专家去英国帮助他们。

  

纳吉的描述非常贫穷,他的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中国是世界上游戏研发速度最快的市场,因为在中国,第一、第二名就会赢,名往往输给第三。而腾讯正好知道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怎么赢。

  

我们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出海」和「全球化成功」差得有多远?我想,让Level Infinite帮其他下属赢,可能就是腾讯实现全球化研发和推广的第一步。而新加坡成功作为全球化阶段的一个重要,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以后,大概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在这个阶段上演。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引人注目的公司的办公室
都设立在新加坡的繁华地段

 

03新加坡,是所有游戏人的福地吗?

  

当然,新加坡有这么多好处,它也不一定适合所有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来说。

  

在个人层面,中文水平首先是硬性的要求。虽然新加坡有七成是华人,你一句英文不会也饿不死,但要做好沟通处理工作、与同事交流,你就必须掌握英语。如果要间隔与各地同事交流,你可能会学会更多语种的简单用语。葡萄君在新加坡的那段时间,感到非常痛苦,我的交流英文水平非常蹩脚,一度让我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其次,新加坡安稳的环境,在另外或许也令人惊讶苦闷。Naj告诉我,他在七八个国家地区住过,在香港住了15年,而新加坡是他最喜欢居住的地方——这里既文明又,或许有时候有点无聊。这里的日子似乎都过得很慢,如果你下班出去吃喝玩乐,忘乎所以,看看表,在香港看到的时间可能已经是凌晨三四点,而在新加坡可能还只是晚上十一点。

  

在新加坡考察了三家大厂,我解开了中国厂商涌向海外的秘密

  

有一段时间,行业里也确实流传着一个词:新加坡——看来有这种感受的不止一个。但其实很多人也表示,只要你有钱,你在新加坡的生活也很有趣……而另外,一大群人会觉得这里无聊,实际上更多是因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想要在更激烈的环境中直面动荡,只是新加坡的生活,往往对他们来说太悠闲舒适散、多样化的挑战了。

  

Naj还特别提到一点:他有一个对想来新加坡的人非常实用的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尝试外壳新加坡人的圈子,不要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交际。因为新加坡人往往非常友善、热心、隔夜没有内心,在这里你会很容易卸掉作为“老外”或异乡人的疏离感。 

  

而在公司层面,也不是所有团队都适合直接冲向新加坡。至少在满足个人条件的基础上,你的公司最好在国内已经获得了有力的基础。因为新加坡政府虽然对企业友好,但这里的房价、房租以及生活水平都不低。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条件,迪伦是这样形容的:你要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