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还在持续!腾讯搬出米老鼠怒怼索尼,IP保护的边界到底该如何界定?开发者如何维权?

 

作者丨汪酱
编辑丨火狐狸
 

近期,“南山必胜客”腾讯和海外互联网巨头索尼“对簿公堂”事件逐渐发酵,已经从舆论战发展到了“让法律辩个明白”的阶段。

 

这一场“战火”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023年。彼时,腾讯在未告知索尼的情况下开始了《荒野起源》的研发。

 

24年3月,据说腾讯高管在美国旧金山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向索尼提议共同合作开发《地平线》IP手游,融入捉宠玩法、东方美学、生存建造、多人模式等要素,但遭到了索尼“不适合交给第三方开发”的拒绝回应。二者第一次沟通以失败告终。

 

24年11月,腾讯旗下北极光工作室首发了《荒野起源》的宣传PV,有玩家指出,其世界观(末世部落文明和机械巨兽共存)、角色设定(红发女性主角形象)、核心玩法(狩猎机械巨兽求生)均与《地平线》系列游戏高度相似。

 

(图:《荒野起源》初期宣传图)

 

不过,在PV刚发布的时候,索尼中国的官方社交媒体号(比如微博、B站)还转发过《荒野起源》的宣传物料,态度友好,并且表示这款游戏未来或将登陆PS5平台。而索尼中国的这番动作,也被游戏行业和玩家们顺理成章理解为这是一次腾讯和索尼的合作信号,因此这款产品和《地平线》的类似设定也被解读为“致敬”与“联动”。所以尽管到25年二者都还没有官宣IP授权,但在玩家眼里,二者合作基本已经确立。

 

(图源:微博)

 

25年7月底,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地,索尼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了诉讼,指控腾讯《荒野起源》侵犯了《地平线》系列的著作权和商标权,要求腾讯立刻销毁侵权素材并赔偿:

 

(图:索尼向法院提供的部分资料证据) 

 

索尼主张,Aloy(《地平线》女主)是该IP的叙事核心,更是PS系列的标志性品牌,因此其外形、美术等均已构成受版权保护的独创性设计。与此同时,索尼也称在发现《荒野起源》这个项目后,曾经与腾讯进行了私下沟通,想要让腾讯解决相似要素问题,但腾讯反而继续向索尼提出想要获得《地平线》IP授权,遭到多次拒绝后仍然选择推进《荒野起源》的开发,存在明显的不正当竞争

 

 

同年8月,腾讯对《荒野起源》的Steam页面进行了修改,删除/修改了饱受争议的素材,并且将发布日期推迟到了27年Q4季度。

 

(图源:Steam)

 

9月,腾讯提交驳回动议,主动出击,诉索尼起诉主体错误,并且提出《荒野起源》仍然处于早期的开发阶段,索尼所说的“即将发布”并不属实,且指控抄袭的证据不足。对此,腾讯列举了《孤岛惊魂》系列长期使用部落和高科技敌人对抗设定、《星际拓荒》古文明遗迹探索核心玩法、《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开放世界探索和攀爬机制、《奴役:西游记》末日设定+红发女性+对抗机械敌人+探索遗迹文明等案例,表示游戏行业的“类型惯例”属于公共领域,不应该被单个公司独占

 

同时,腾讯还提到了“索尼艺术总监曾公开承认,《地平线》初期设定和《奴役:西游记》高度相似,因此调整了开发方向”来增强自身论点的说服力。

 

(图:《奴役:西游戏》-女主形象为红发女性)

 

针对“起诉主体错误”,腾讯表示参与开发的是北极光工作室,参与发行的是新加坡公司Proxima Beta PTE Ltd.,而非索尼所诉的Tenc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imited、Tencent Holdings Limited、Tencent America LLC、Proxima Beta U.S. LLC几家公司(后两家仅为腾讯美国注册的关联公司)。

 

此外,腾讯也表示,在索尼起诉后已经主动调整了宣传策略,修改了有争议的内容,且因为游戏还在初期概念阶段,并未正式面世,所以索尼所谓的“抄袭”缺乏实质性证据。

 

图源:Steam-《荒野起源》关于游戏的概念玩法介绍

 

10月中旬,索尼先后两次提交文件申请驳回腾讯的驳回动议、禁止腾讯在诉讼期间继续开发《荒野起源》。

 

而腾讯则在10月29日提交给美国法院的动议中再度对索尼“重拳出击”,不仅否定了此前旧金山活动上向索尼递出《地平线》IP合作橄榄枝的行动,而且再度强调了未发生的侵权行为不构成侵权这一问题。最后,腾讯还抛出了一个或许能动摇未来有关游戏商标权侵权判决标准的核心论点——游戏角色外观是否能够成商标权问题

 

针对这一论点,腾讯援引了迪士尼六种米老鼠商标的案例,提出知名度不等同于商标权,一个角色在作品中能被识别,不代表其就被自动赋予了作为商品来源标识的法律地位”。所以迪士尼为不同时期、不同外观的米老鼠都注册了独立商标,来保护米老鼠的商标权。而索尼仅靠一个角色概念、一个设定就玩“商标垄断”,显然没有什么法律效力

 

 

截至目前,索尼暂未回应。

 

总结来看,这场事关两个游戏巨头的博弈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最终法律会如何裁决,也还是未知数。但抛开这场博弈的表象,从业者们更应该思考的是:

 

1、游戏行业的“类型惯例”能否被单个公司独占?

 

2、游戏角色外观是否能够成商标权问题?

 

3、IP保护的边界到底该如何界定?开发者应如何维权?

 

这场腾讯和索尼的法律大战,或许能给到一些答案。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276019273

邮件:siyushenqi@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
Telegram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私域神器:一站式全网全渠道拓客营销软件
销售热线:173 5412 3667 (←点击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