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策略:物流先行,全球三网(仓、空、快递)协同,韩国 12 小时达;豪掷 22 亿欧元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巨头 Ceconomy(MediaMarkt/Saturn),ochama 已在欧洲设 900+ 自提点。
阿里布局:淘宝启动“全球包邮计划”,已扩至 200+ 国家地区;速卖通服务 220+ 国家,日本本土平台 TAO 上线,形成“淘宝+天猫+速卖通”多品牌矩阵。
把成熟的国内模式(外卖、即时零售、物流、电商)整套输出,用资本、基础设施与本土化运营换取长期全球份额,把“中国经验”升级为“世界标准”。
图源:微博
图源:美团Meituan
图源:美团Meituan
图源:微博
除了中东市场,美团也盯上了巴西。
今年5月,美团创始人王兴和巴西总统卢拉会面,并共同见证双方投资协议的签署。
王兴表示,巴西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庞大市场。
图源:美团Meituan
为进一步深化与巴西的合作,美团已敲定海外扩张新动作——未来数月内,旗下外卖品牌Keeta将正式落地巴西,并计划5年内在当地市场投入10亿美元,为Keeta的本地化运营与发展强势托底。
今年5月,美团自营零售品牌小象超市以Keemart这一海外新身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启动营业。
这一步棋,显然是想把国内玩得成熟的 “前置仓+即时配送” 模式,打包搬到国际市场,说不定能给当地零售市场添点新动静。
图源:微博
图源:京东黑板报
具体来看,从全球仓网到快递网再到航空网,京东物流通过技术驱动和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球的物流骨架,不仅让老外享受到“2-3日达”的京东速度,也进一步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及全球品牌协同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刘强东的“全球快递梦”真的要起飞了。
图源:newsis
除了物流,京东在其他相关方面也有所动作,打出一套出海“组合拳”。
今年7月底,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向Ceconomy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并且与Ceconomy签署投资协议。
成交金额创下了中国电商出海欧洲的最大金额纪录,为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5亿元)。由于这笔交易还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所以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才可以完成收购。
此外,京东推出的独立零售品牌ochama也已在欧洲站稳脚跟。在荷兰、德国、比利时和法国,ochama拥有超过900个自提点,并面向欧洲24个国家提供全品类商品送货服务。
2016年,“淘海外”升级为“天猫海外”,引入了天猫的品牌供给,并在港台、新马澳等地建立了本地化的运营团队,提供官方物流服务。
去年8月,淘宝与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天猫针对服饰品类共同推出“全球包邮计划”,初期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关键市场,淘宝提供跨境邮费补贴,面向海外用户提供包邮消费门槛。
同年双11前夕,淘宝将出海计划拓展至全行业全类目,推出“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面向美妆母婴、3C数码、运动户外、潮玩等领域卖家启动招商,从聚焦单一品类转向拥抱全行业,触达更广泛的卖家群体。
其中,哈萨克斯坦、蒙古国首次加入淘宝包邮区。
图源:淘宝
淘宝天猫618期间,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可享受“满额包邮”、“本地退货”等服务。如若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不满,可以到就近的自提点完成退货。
马云曾经的豪言“要把淘宝开到全球去”,如今正在一步步兑现。
除了推动卖家出海,淘宝自身也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触及更多海外用户。
早在2014年4月,阿里巴巴就推出了AliExpress(速卖通),被称为“国际版淘宝”。
作为国际跨境B2C电商平台,AliExpress专注为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覆盖3C、服装、家居、饰品等多行业,支持18种语言站点,是全球最大的跨境交易平台之一。
去年年底,淘宝杀入日本市场,面向日本用户推出本土化电商平台TAO。
该平台主要集中售卖服饰、家装、百货等品类,产品设计充满了日系风。但目前,TAO上的商家资源都来自天猫、淘宝,商品从中国发货。
业内人士分析,TAO的战略就是要在海外复刻一个淘宝。
图源:AppStore、Google Chrome
本文源自「私域神器」,发布者:siyushenq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odgame.com/65455.html